大发体育在线_大发体育投注-彩票平台:普法依法治县领导小组
大发体育在线_大发体育投注-彩票平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
(2021-2025年)
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,做好全县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,根据《中共江西省委、江西省人民政府转发〈江西省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大发体育在线_大发体育投注-彩票平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(2021-2025年)〉的通知》(赣发〔2021〕19号)、《中共上饶市委、上饶市人民政府转发〈上饶市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大发体育在线_大发体育投注-彩票平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(2021-2025年)〉的通知》(饶发〔2021〕17号)文件精神,结合我县实际,制定本规划。
一、总体要求
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新时代普法工作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,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,以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重点,以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和深化依法治理为重点,以增强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工作着力点,健全完善普法工作体制机制,推进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横峰、平安横峰,为建设“现代化幸福美好新横峰”营造良好法治环境。
到2025年,全县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,全民普法工作机制更加健全。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,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进一步改善。
二、把握普法重点内容,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法治新需求
(一)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。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、丰富内涵、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,引导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。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(党组)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,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、模范践行。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,做好进课堂、进头脑工作。注重发挥各类普法阵地和融媒体平台作用,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、走深走实。
(二)突出宣传宪法。在全社会深入持久开展尊崇宪法、学习宪法、遵守宪法、维护宪法、运用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。加强国旗法、国歌法、国徽法等宪法相关法的学习宣传,强化国家认同。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。加强宪法实施案例宣传。结合“12·4”国家宪法日,开展“宪法宣传周”集中宣传活动。加强宪法宪法宣传教育和阵地建设。
(三)突出宣传民法典。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,深入宣传民法典的重大意义、鲜明特色和主要内容,阐释好民法典大发体育在线_大发体育投注-彩票平台民事活动平等、自愿、公平、诚信等基本原则,阐释好民法典大发体育在线_大发体育投注-彩票平台坚持主体平等、保护财产权利、便利交易流转、维护人格尊严、促进家庭和谐、追究侵权责任等基本要求,阐释好民法典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,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。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。每年5月以“美好生活·民法典相伴”为主题,组织开展民法典宣传月活动,充分利用新媒体、运用案例开展宣传,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、走进群众心里。
(四)大力宣传与横峰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。坚持把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基本任务,大力宣传国家基本法律,强化“十四五”期间制定和修改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。适应立足新发展阶段、贯彻新发展理念、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,紧扣建设“现代化幸福美好新横峰”目标,大力宣传有关平等保护、公平竞争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、防范风险的法律法规,推动建设稳定、公平、透明、高效、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。适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,大力宣传知识产权保护、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法律法规。适应促进全面绿色转型发展需要,大力宣传环境保护、节能减排、低碳发展相关法律法规。适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,大力宣传乡村振兴促进法以及农业农村相关法律法规,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。
(五)大力宣传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。适应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需要,大力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和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》、反分裂国家法、国防法、反恐怖主义法、生物安全法、网络安全法等,组织开展“4·15”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普法宣传活动。适应建设法治横峰、平安横峰需要,继续加强刑法、刑事诉讼法、治安管理处罚法、社区矫正法等宣传教育,促进依法惩治和预防犯罪。围绕生态文明建设、食品药品安全、公共文化服务、森林资源保护、电信网络诈骗预防、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、国防动员、退役军人权益保障、人防、民族宗教、扫黑除恶、毒品预防、社区治理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、防治家庭暴力、见义勇为、网络空间治理、个人信息保护等,开展经常性法治宣传教育,依法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宁。加强行政处罚法的法治宣传教育,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水平。
(六)大力宣传党内法规。以党章、准则、条例为重点,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,注重党内法规宣传与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和协调。突出学习宣传党章,教育广大党员以党章为根本遵循,尊崇党章、遵守党章、贯彻党章、维护党章。把学习掌握党内法规作为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,列入党组织“三会一课”内容,在考核党员、干部时注意了解相关情况,促进党内法规学习宣传常态化、制度化。
三、全力提升公民法治素养
(一)坚持分类分众普法。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,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、干部教育培训体系、社会教育体系,使公民熟悉掌握宪法、民法典等基本法律知识和与自身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,增强公民法治观念,提升公民法治素养。
提升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。健全完善国家工作人员法治培训、法治讲座等日常学法制度,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,增强国家工作人员法治观念和依法履职能力。重点抓好“关键少数”,落实党委(党组)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、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等制度,把法治教育学习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内容,列入党校干部轮训、培训班的必修课,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参加法治学习、讲法治课。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,促进知行合一。推动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常态化,每年通过现场或网络至少旁听1次法庭庭审。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,落实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,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和必备素质。
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。全面落实《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》,发挥法治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,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尊法守法习惯。完善“法治副校长”配备、使用、管理和考核机制。加强青少年宪法和民法典教育。认真举办学生“学宪法讲宪法”、国家宪法日“宪法晨读”等活动。鼓励在青少年成人仪式、学生毕业仪式等活动中设置礼敬宪法环节。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范校园欺凌、性侵害等方面的法治教育,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。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和法治资源教室建设,推广法治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。进一步完善政府、司法机关、学校、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、有效联动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。
提升“法律明白人”法治素养。巩固提升乡村(社区)“法律明白人”培养工程,以村干部、人民调解员、网格员、村民小组长、农村党员、退役军人等为重点,充实“法律明白人”骨干队伍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加强对“法律明白人”培养,组织好“法律明白人”网校培训,持续完善行政村“五个一”建设。完善农村“法律明白人”使用和激励机制,鼓励和引导其参与农村基层依法治理。积极推动“法律明白人”培养工程向社区、园区等延伸。
分层分类开展法治素养教育。加强基层组织负责人学法用法工作,开展村(社区)“两委”干部法治培训,提高基层干部依法办事意识和依法治理能力。持续开展法律进企业、进园区活动,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、社会组织管理和从业人员法治教育,促进依法诚信经营管理。加强对媒体从业人员法治教育,将法治素养作为从业资格考试考核的重要内容,提高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读社会问题、引导社会舆论的意识和能力。根据妇女、残疾人、老年人、农民工等群体特点,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,提高其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和能力。
(二)推动法治实践养成。注重知行合一,把公民法治素养的基本要求融入公民公约、乡规民约、学生守则、行业规章、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,融入文明创建、法治示范创建和平安建设活动。从遵守交通规则、培养垃圾分类习惯、制止餐饮浪费等日常生活行为抓起,让公民在点滴生活中养成尊法守法习惯。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,推动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,倡导和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司法、普法和依法治理等活动,在实践中感悟法治,提高法治实践能力。通过严格执法、公正司法,让人民感受到正义可期待、权利有保障、义务须履行的良法善治氛围,纠正法不责众、滥用权利、讲“蛮”不讲法、遇事找关系等思想和行为。
(三)完善正向激励引导与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制度保障。建立健全对守法行为的正向激励和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制度。依法依规大力宣传表扬崇法向善、坚守法治的模范人物,选树群众身边先进典型,积极开展法治人物选树和学习宣传活动。坚持正面宣传与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,适时在各类平台通报曝光违法典型案例,向社会开展警示教育,不断增强全社会敬畏法律意识。优化法治环境,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政府诚信建设,提升守信者社会获得感,推进信用修复机制建设,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,推动形成守法光荣、违法可耻的社会风尚。
四、深化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
(一)加强基层依法治理,切实推进法治基础。紧密结合全面依法治县、乡村振兴等工作,精准发力,深化法治乡村(社区)建设,加大农村(社区)普法力度。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,探索乡村(社区)积分制,因地制宜推广村民评理说事点。完善和落实“一村(社区)一法律顾问”制度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,做到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乡、矛盾不上交”。深入开展“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区)”创建,加强动态管理。深化依法治校、依法治企等,推进学校及周边环境依法治理,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法治化水平。
(二)深化部门行业依法治理,持续提升法治横峰建设。推动政府部门依法治理。开展“依法行政示范机关”“依法管理示范单位”创建活动。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,深化对本部门本系统突出问题的依法治理,促进政府部门办事依法、严格执法、带头守法。深化行业依法治理。深入开展“公平守信示范市场”“诚信文明示范景区”等创建活动。引导和支持各行业依法制定规约、章程,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,实现行业自我约束、自我管理,依法维护员工合法权益。适应法治化行业治理新要求,推进业务标准程序完善、合法合规审查到位、防范化解风险及时和法律监督有效,促进社会各行业依法办事、诚信尽责。深化“法律进网络”,加强对网络从业人员法治教育,推动网络企业自觉履行主体责任,做到依法依规经营。完善网络管理制度规范,培育符合互联网发展规律、体现公序良俗的网络伦理、网络规则。加强网络安全教育,提高网民法治意识,引导广大网民崇德守法、文明互动、理性表达。
(三)开展专项依法治理,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。针对社会治理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依法治理,推动依法破解社会治理难题。加强社会应急状态下专项依法治理,因时开展生物安全、公共卫生安全、防灾减灾救灾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方面的集中法治宣传教育,促进全社会在应急状态下依法行动、依法办事,依法维护社会秩序。坚持依法治理与系统治理、综合治理、源头治理有机结合,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,加强对乡镇(街道、场、办)、村(社区)等区域治理中法治状况的调研评估工作,深化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。
五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
(一)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,切实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。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,在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空间利用时体现法治元素,推动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、红色文化、地方文化、行业文化、旅游文化、企业文化融合发展。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等场所,因地制宜建设法治文化阵地。到2025年,实现县城至少有1个法治文化公园(广场),每个乡镇(街道)至少有1个法治文化场所,每个村、社区至少有1个法治文化宣传栏(长廊)等阵地。法治文化阵地内容上要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精神,充分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。
(二)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艺。创新公益性法治文化活动平台,组织开展“法治文化六进”、法治知识竞赛、法治文艺汇演、法治电影下乡、法治故事会等活动,讲好法治好故事,传播法治好声音。加大法治文化惠民力度,利用重大纪念日、传统节日等契机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,组织青年普法志愿者、法治文艺团体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,推进“公益律师进社区”“百万网民学法律”等活动。引导各级各类文化机构、文化团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作品创作,依托富有地方特色的文艺形式,打造一批展现横峰特色、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法治文化作品。加强传统媒体法治节(栏)目和法治新媒体建设。开展法治文化作品征集和传播活动,扩大法治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。
(三)溯源红色法治,传承红色基因。注重发掘、总结横峰丰富的红色法治资源,组织开展红色法治文化研究阐发、展示利用、宣传普及等活动,传承好红色法治基因。加强对红色法治文化文物的保护,建设好以“葛源枫林”红色法治文化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。充分发挥横峰闽浙赣省旧址群等红色法治文化基地作用,推动形成一批区域性红色法治文化集群。
六、创新普法方式方法,增强普法针对性实效性
(一)满足人民群众法律需求开展精准普法。增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、诉讼服务中心、检察服务中心、人民来访接待中心、政务服务中心等普法功能,在服务中做好当事人精准普法。充分发挥法律服务队伍在普法教育中的重要作用,在提供法律服务、调处矛盾纠纷、参与涉法涉诉信访件过程中开展专业、精准、高效的法治宣传,引导当事人依法办事。持续开展法律进乡村、进社区、进学校等活动,针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具体法律问题及时开展普法,使普法更贴近生活、贴近实际。
(二)在执法、司法和法律服务过程中开展实时普法。加强在执法、司法办案中开展普法的工作指引,加强行政许可、行政处罚、行政强制、行政复议、行政诉讼等相关法律规范的普法宣传,把向行政相对人、案件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普法融入执法、司法办案程序中,实现执法办案的全员普法、全程普法。在落实行政执法公示、执法全过程记录、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中,加强普法宣传。在行政复议工作中,利用受理、审理、决定等各环节实时普法,引导申请人依法维权、表达诉求。充分通过公开开庭、巡回审判、庭审现场直播、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等生动直观的形式宣讲法律、释法说理。落实法官、检察官、行政执法人员、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和典型案例发布制度,健全以案普法长效机制,使广大法治工作者成为弘扬法治精神、传播法治理念的普法者。针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遇到的具体法律问题开展普法,使案(事)件依法解决的过程成为全民普法的公开课。在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纪念日,组织开展相应主题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。
(三)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精准普法。创新普法内容,适应人民群众对法治的需求从“有没有”向“好不好”的转变,提高普法质量。运用新技术分析各类人群的不同法治需求,提高普法产品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,拓展普法网络平台。探索建设融“报、网、端、微、屏”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,提升普法的覆盖面和便捷性。坚持传统传播方式与智能化创新手段并行,帮助特定群体跨越数字鸿沟,便利获取和感受各类数字化法治文化产品。
七、完善普法工作体制机制
(一)健全普法协调推进机制,构建普法大格局。健全党委领导、政府主导、人大监督、政协支持、部门各负其责、社会广泛参与、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法治宣传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,推动形成大普法工作格局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发挥各自职能作用,在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发挥示范作用。
(二)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。强化“谁执法谁普法”普法责任制,完善普法责任清单制度,细化普法内容和要求,明确普法责任。全面推行“谁执法谁普法”责任单位年度履职报告评议制度。落实普法责任单位联席会议、情况通报、协调配合和督查考核制度,压实各责任单位普法责任。实行“谁管理谁普法”“谁服务谁普法”,加大对管理服务对象普法力度,落实普法的社会责任。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,电视、报纸、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及通信运营商承担公益普法责任,各普法专栏专题,针对社会热点和典型案(事)件,及时开展权威准确的法律解读。建立健全媒体法治工作宣传报道常态化机制,及时发布法治新闻信息。
(三)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普法,壮大普法服务力量。整合社会力量参与普法,实现普法主体多元化、运作社会化。壮大普法志愿服务力量。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普法中的作用,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、新社会阶层、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普法的途径。发展和规范公益性普法组织。加强普法讲师团和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,鼓励法官、检察官、行政执法人员、律师、法律服务工作者、法治新闻工作者等加入普法志愿服务队伍,充分发挥法律志愿服务队伍作用。加强对社会力量开展普法的管理服务、组织引导和政策、资金、项目扶持,完善政府购买、社会投入、公益赞助等相结合的社会普法机制。国家机关运用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,对内加强普法学习,提升依法办事水平;对外利用管理场所和业务渠道开展普法宣传,营造浓厚法治氛围。利用街道大屏,公交移动电视,以及沿街商店、银行营业厅、通讯营业厅、商超、宾馆、医院等人员流动较大场所的LED屏,商业综合体等开展法治宣传。
八、强化组织保障
(一)加强组织领导。坚持系统观念,切实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本县法治建设总体部署,纳入综合绩效、全面依法治县、平安建设、文明创建等考核评价内容。党政主要负责人要按照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要求,认真履行普法领导责任。
(二)强化基层基础。推进重心下移。坚持“落实靠基层,落实到基层”,推动普法工作强基固本。抓好基层建设,从政策、制度、机制上,从人员配备数量、待遇、经费、装备等方面,切实向普法基层一线倾斜,激发基层活力。加强队伍建设。将具有法律职业资格或法学专业背景的人员,充实到普法工作一线。
(三)强化经费保障。强化财政对规划实施的保障作用,把普法工作经费列入本级预算。各部门各单位根据承担的普法工作任务,统筹资金,保障工作正常开展。按规定把普法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,加大对法治宣传教育经费的支持力度。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支持普法工作,加强规范管理。
(四)加强考核评估。认真开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检查和终期总结验收,健全完善普法工作评估办法。落实“谁执法谁普法”责任单位年度履职报告评议制度,对“谁执法谁普法”普法责任制落实情况开展评估。对重视不够、措施不力、落实普法责任制不到位的,由普法主管部门发出普法提示函或建议书,必要时进行约谈,提出整改要求;对造成严重后果的,进行通报批评,依规依法处理。健全激励机制,按照规定表彰奖励普法工作先进集体、先进个人和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。
中共大发体育在线_大发体育投注-彩票平台:委办公室 2022年3月14日印发